重要提醒:本網站所發(fā)布內容為轉載資訊,供您瀏覽和參考之用,請您對相關內容自行辨別及判斷,本網站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。凡私自告知添加聯(lián)系方式、保證無條件入職、收取各種費用等信息,請保持高度警惕,防止上當受騙造成各種損失。
5.4 操作風險監(jiān)測與報告
5.4.1 風險監(jiān)測
1.風險誘因/環(huán)節(jié)
2.關鍵風險指標
關鍵風險指標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:
、 相關性
、 可測量性
③ 風險敏感性
④ 實用性
確定關鍵風險指標的三個步驟為:
第一步,了解業(yè)務和流程;
第二步,確定并理解主要風險領域;
第三步,定義風險指標并按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序,確定主要的風險指標。
根據(jù)操作風險的識別特征,操作風險關鍵指標包括包括人員風險指標、流程風險指標、系統(tǒng)風險指標和外部風險指標。
、 人員在當前部門的從業(yè)年限
、 員工人均培訓費用
、 客戶投訴占比
、 失敗交易數(shù)量占比
⑤ 柜臺平均工作量
、 交易結果和財務核算結果間的差異
⑦ 前后臺交易不匹配占比
、 系統(tǒng)故障時間
、 系統(tǒng)數(shù)量
、 反洗錢警報占比
3.因果分析模型
因果分析模型就是對風險誘因、風險指標和損失事件進行歷史統(tǒng)計,并形成相互關聯(lián)的多元分布。
為量化操作風險,鄧肯?威爾遜開發(fā)出了“因果關系模型”方法,運用VaR技術對操作風險進行計量。
5.4.2 風險報告程序
1.崗位設置及職責
、俑鞑块T對操作風險的管理情況負直接責任。
②設置獨立的操作風險管理部門或操作風險管理委員會。
③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。
2.報告路徑
一般而言,各業(yè)務部門負責收集相關數(shù)據(jù)和信息,并報告至風險管理部門,風險管理部門進行分析、評估后,形成最終報告,并呈送高級管理層。
需要注意的是,風險報告在完成后到報送至高級管理層及其他相關部門之間,還需要必要的檢查和確認,以保證報告的內容以及風險評估的流程與實際情況和相關規(guī)定相符。
5.4.3 風險報告內容
風險報告內容大致包括風險狀況、損失事件、誘因及對策、關鍵風險指標、資本金水平五個部分。
1.風險狀況
風險評估結果通常以風險圖、風險表等形式來展示。
2.定損事件
3.誘因與對策
4.關鍵風險指標
5.操作風險資本水平